内容作者:刘白,编辑:郑晶敏
原标题:岗位会淘汰,人的思考不能被替代 | AI时代,与七位品牌人深度访谈
从生成式AI火爆出圈,到各类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中国的AI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渗透进各行各业,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股浪潮,也毫无例外地影响着品牌营销的各个环节。
作为营销世界的观察者,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营销领域的动态。前段时间,我采访了13位广告营销人,写下这篇《和13位资深广告营销人聊了聊,怎样才能不被AI抢饭碗?》,发现他们并不像外界想象中焦虑,而是早早用上AI提升自己的效率。
此次,
我带着对AI的好奇,
再次采访了7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品牌人,
从零食行业到科技领域,再到咖啡品牌,
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视角与经历,
却都在AI的浪潮下,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。
从他们的回答中,我们能看到:
1、对品牌人来说,AI是危机还是转机?
2、AI变革下,各行业如何与之共生?
3、对于品牌来说,驾驭AI得第一步是什么?
4、冲击之外,AI带来了哪些新机会?
一、全民狂欢下,AI成最佳工作伙伴
能写稿、能分析数据,AI的效率革命就此开启。
洽洽市场品牌中心总监 姚亚兰
2025年春节以来,AI模型在多模态生成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不管是DeepSeek形成高效互动问答成为全民讨论热点,还是Open AI发布的Sora模型在视频生成领域取得的突破,都展示了AI在创造和模拟视觉内容方面的巨大潜力和革命性意义。
未来,AI将进一步渗透大家的工作和生活。企业和组织也正在寻求通过AI来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创造新的市场机会。可以说,如何有效地拥抱和利用AI技术,将AI融入自己的业务和流程中,已成为全球各行各业的必修课。
科大讯飞公关经理 Hazel
作为品牌公关,春节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AI从实验室破圈成了全民参与的“数字年俗”。这种全民狂欢倒逼品牌必须快速地用上AI,还得学会用AI讲人话。就像用户用AI生成拜年视频时,既追求技术炫酷,更期待情感共鸣,这就考验我们能不能将冰冷的算法转化为有温度的品牌语言。
霍尼韦尔中国智能工业科技集团客户营销总监Lesley Zhang
我最直观的感受是AI的成长速度果然是惊人的,但并没有Chat GPT 刚刚问世的时候带来的那种强烈冲击感,层出不穷的AI工具已经让我们逐渐适应与AI共生的生活和工作模式。对于市场人来说,AI不仅仅是工具人,替代了数据、内容、市场预测等各方面的生成能力,更是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亲密伙伴。
认养一头牛CIO黄俊
我能感受到AI不再仅仅是科技企业的专属工具,而是广泛融入各行各业,推动了整体的数字化产业升级。AI的角色也从以往辅助企业“传播价值”,转变为如今辅助企业“创造价值”。
比如最近,我们就借助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AI大模型“智者”,在科研合作领域实现了高效对接。“智者”仅用5秒,就为我们精准匹配到浙江省农业领域唯一的省实验室——湘湖实验室,随后我们针对《牛初乳免疫功能因子研究与产品创新》项目展开合作。从匹配成功到项目合作正式确认,仅用了1周时间。这一过程极大地节省了对接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。
Rokid市场部负责人Nico
自2025年春节以来,中国 AI 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行各业,身为品牌最直观的感受有:
1、AI 工具极大提升了内容创作、数据分析和客户互动的效率,像 Rokid 团队利用 AI 工具完成 AIGC 视频和素材物料产出,节省大量时间与人力;
2、AI 驱动的数据分析助力品牌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,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,增强用户体验和品牌忠诚度;
3、AI 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手使品牌能全天候与客户互动,及时回应咨询,提升客户满意度;
4、AI 分析工具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优化内容策略,生成更具吸引力的内容,提升传播效果;
5、AI 自动化工具减少了重复性任务的人力成本,让品牌和公关团队能专注于战略和创新;
6、AI 提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助力品牌做出更精准的市场决策,提升竞争力。
不过,AI 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显著变革的同时,也带来了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性等新挑战。
二、AI重构行业,但人的核心能力无法被替代
与其焦虑被AI替代,不如更多提升逻辑能力、阅读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。
洽洽市场品牌中心总监 姚亚兰
AI正在重构行业和企业的竞争逻辑——从生产效率到消费者体验,从质量把控到全流程溯源,从单品创新到生态协同。我们也将持续以AI为引擎,推动“健康化、智能化、全球化”战略,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,探索技术赋能业务的更多可能性,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。
Cafebreak布蕾克咖啡品牌负责人 Summer
在工作流程上,很多稿件脚本都会让AI帮忙润色,虽然AI生成的内容有些笼统,不了解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,需要人工修改,但这也考验了我们对AI的理解,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纯粹人工创作的模式。
我们认为对AI发布指令是很关键的,有一次我们团队的6名成员都向AI发布了指令,却得到了6个完全不同的回复,有些比较跳脱,比如要求在短时间内准备大量道具物料,这显然不切实际。这也反映出,我们在指令中没有明确时间紧迫,希望尽量简化这一要求。
现在我们用AI差不多一个月,已经能够较好地把握如何获取我想要的内容。例如,今天上午我们写了一篇咖啡新品稿件,向AI要了三个版本。虽然不能直接使用它的版本,但在三个版本中会有一些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,而且在某个版本中,若觉得类型不错但例子不够好,我们会针对单独的环节再向它发起补充提问,以改进不足之处。
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自身思考反而很更有帮助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太焦虑被AI取代。逻辑能力、阅读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,这些都会在AI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。
喜临门国内业务中心数字营销负责人 许军
一方面是重构行业的分工,势必会淘汰一部分家装设计师。传统的家居家装行业,用户从设计师出装修方案到入住,一般是几个月甚至是更漫长的过程。但AI的发展,很可能替代掉很多设计师的角色,用户简单的几个指令和图片,就能生成大量的设计方案供消费者进行挑选,可能会比消费者自己更懂偏好。
另一方面,在电动床、适老看护家具等领域,AI 的赋能将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。未来,这些产品不仅能实时监测用户健康数据,更能通过深度情感交互实现全天候陪伴。
Rokid市场部负责人Nico
AI对智能眼镜行业及Rokid的影响深远,AI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偏好,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服务,增强用户粘性。而Rokid一直坚信 AR 作为 AI 最好的载体,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用户,目前我们最新产品 Rokid Glasses 上就搭载了多款大模型,如通义千问、DeepSeek、豆包、智谱清言、纳米搜索等,这样AI助手可以集成到智能眼镜中,提供日程管理、信息查询、即时翻译等功能,成为用户的随身助手。AI可以在设备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,减少对云端计算的依赖,提高响应速度和隐私保护。
霍尼韦尔中国智能工业科技集团客户营销总监 Lesley Zhang
AI 驱动的效率变革是毋庸置疑的。它不仅能提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效率,更能在内容创作、客户服务、战略分析等维度展现出卓越的逻辑能力和创造力,实现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精准的运营。
作为一家 B2B 企业,市场部团队除了具备可迁移的核心能力外,还拥有多年行业沉淀及对客户、市场的深度理解,这些能力是现有 AI 工具无法完全替代的。
我司高度重视数据安全,内部部署的 AI 工具均为定制化开发。以微软 Copilot 为例,它已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场景,覆盖邮件处理、会议纪要、PPT 生成、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。
科大讯飞公关经理 Hazel
我始终认为,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,而在于成为人类认知边界的延伸。所以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最重要的还是成为那个驾驭而非盲从技术的人。
三、想驾驭AI,首先得行动起来
学习、学习、还得是学习。
霍尼韦尔中国智能工业科技集团客户营销总监 Lesley Zhang
为应对 AI 时代的到来,我们正加速部署多元化 AI 工具: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方式,帮助员工把握行业前沿趋势,熟练掌握工具应用技能;投资研发 AI 驱动的智能工具与平台,全面优化营销、数据分析及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流程;国内外研发团队协同推进 AI 产品开发,加速技术落地与场景应用。
喜临门国内业务中心数字营销负责人 许军
在个人上,不停地学习豆包和DeepSeek这些AI工具的新功能,他们已经代替了部分搜索的功能,因为可以比搜索更好的总结内容输出,如有需要,我也可以再从答案中反查信息的源头。在工作上,我们已经开始用AI大量生成海报图片、短视频进行传播。
科大讯飞公关经理 Hazel
对我而言,当前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纯的传播/媒体交涉能力,转向AI工具的场景化整合能力。不仅要快速适配日新月异的AI技术,更要形成持续学习→深度使用→横向对比→精准掌控的进化闭环。因而,目前我的日常已演变为在AIGC工具矩阵中筛选最优解,既要保证效率,更要守住品牌调性的人性化底线。
认养一头牛CIO 黄俊
目前,公司正积极拥抱AI时代,计划在员工智能服务台、智能客服、人力招聘、数据洞察、直播、AIGC等板块,全方位推进AI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。
四、风口之上,机遇与挑战并存
AI时代,这些方向可以重点发力。
洽洽市场品牌中心总监 姚亚兰
今年我们见证了众多外国友人活跃于小红书平台,得益于AI技术打破了语言的壁垒,我们也借此机会与全球喜爱、支持洽洽消费者实现了直接的互动与交流,实现了双向奔赴,这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。
可见AI技术在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蕴含巨大潜能,能够助力在全球范围实现高效传播,助力国产品牌进一步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在未来,也希望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“千人千面”的个性化传播,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品牌忠诚度;AI驱动的虚拟公关顾问、全自动化舆情预警系统等新兴业务将为企业开辟新的视野。
但现阶段的AI也出现了许多技术滥用、隐私侵犯、数据泄露、算法偏见、自动化决策不可解释性以及AI系统的不当控制等的负面案例,需要重点警惕。总体而言,作为从业者,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一变革,把握机会,充分发挥AI的优势,同时坚守行业的人文内核。
认养一头牛CIO 黄俊
在AI时代,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机会与挑战。机会层面,企业可借助自动化流程及AI对供应链数据的分析来优化内部运营、提升供应链效率,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,借助AI洞察市场趋势辅助研发、挖掘业务潜力以拓展增值服务与盈利点,还能通过精准营销开拓新市场与新业务领域。
挑战层面,技术落地存在评估选型并集成AI技术到现有系统、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的难题,从企业发展角度看,在品牌建设层面存在技术适配难题、人才短缺风险、伦理争议困扰以及竞争压力加剧等问题,如企业原有业务流程易被AI打破平衡,缺乏AI专业人才难以精准营销和服务,算法偏见会损害品牌声誉,新品牌因AI崛起导致竞争压力增大。
喜临门国内业务中心数字营销负责人 许军
我认为AI 将催生两大核心机遇:一是睡眠健康数据的资产化,二是全屋智能场景的生态化。但我们也面临技术伦理、数据安全等挑战。
Cafebreak布蕾克咖啡品牌负责人 Summer
要活到老学到老,虽然部分基础岗位会被技术替代,但人类独有的创意决策、情感连接等能力是不可替代的。未来 AI 技能可能像学历证书一样成为求职门槛,国家或行业或将推出标准化认证体系,未达标者将面临职业发展障碍。因此,职场人需加速适应人机协作模式,在 AI 辅助下向更高价值环节转型,成为能驾驭技术的"顶尖少数人"。
五、尾声
看完如此多品牌的回答,可以看出AI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各行各业。
它带来的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变革,更是思维模式的革新。虽然过程中难免伴随着冲击与阵痛,但这也正是行业转型升级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从科技企业利用AI打造有温度的品牌语言,到咖啡品牌用AI润色稿件脚本,我们看到了AI与不同行业融合的无限可能。它在提升效率、优化流程、创新产品与服务等方面创造的价值,正让品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未来,AI将持续渗透,成为品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。作为品牌方,只有紧跟时代步伐,深度挖掘AI潜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。
发布者:random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ankan.com/dc/74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