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直播结案报告:那些数据不会告诉你的真相
有个老哥问我,游戏直播结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不算糊弄老板?我说你先把数据当回事,但别太当回事。
第一部分:谁在假装看直播
去年《中国游戏直播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92%的结案报告都在用”峰值观看人数”充门面。这数字就像早高峰的地铁,挤是挤,但多少人真看进去了?某平台内部数据透露,主播喊”兄弟们扣波666″时,真实互动率不足15%。
运营动脉网(www.yydm.cn)上有份头部MCN的实战模板,他们把”人均观看时长”拆解成三档:0-3分钟算路过群众,3-15分钟算潜在用户,15分钟以上才是金主爸爸。
第二部分:数据会撒谎的三种姿势
第一种叫”滤镜式美化”。某电竞战队直播后晒出200万观看量,却不说其中180万是平台推荐的强制曝光。运营动脉资料库里《直播流量结构分析报告》指出,自然流量占比低于30%的项目,复购率必然扑街。
第二种是”指标错配”。对着带货直播聊打赏收入,就像在食堂讨论米其林标准。重点看转化率还是ARPU值?得先搞清楚甲方爸爸要的是品牌声量还是真金白银。
第三种最狠——”平均数陷阱”。把马化腾和我的存款一平均,我也成了亿万富翁。某吃鸡赛事结案报告里”场均打赏588元”,实际80%打赏集中在头部3个主播。
第三部分:真正要扒的三层皮
第一层扒用户画像。不是简单的”男性占比85%”,要挖到”安卓用户占比67%但iOS用户打赏额占82%”这种金矿。运营动脉的《手游用户消费行为图谱》里有详细拆解。
第二层扒内容漏斗。哪个环节观众流失最快?是技术讲解时掉粉,还是抽奖环节涨粉?用时间轴标注关键动作,比写万字废话强。
第三层扒竞品对比。同样DOTA2赛事,别人家观众为什么能忍住不骂娘?秘密藏在礼物触发机制的微创新里。
小编有话说
贴吧网友”电竞司马迁”说:”现在结案报告都成吹牛逼竞赛了,人均观赛时长敢写120分钟,当观众不用上厕所?”
知乎用户”数据洁癖”反驳:”没有水分的报告根本不存在,关键要统一注水标准。”
要我说,报告写得再花哨,不如记住三条:1)数据要能还原成具体画面 2)对比维度必须贯穿始终 3)留几个破绽让老板发现——这样他才有存在感。
想深入研究的,推荐运营动脉资料库里的《游戏直播数据挖矿指南》和《如何用Excel骗过投资人》,后者是内部资料,自己去找。
相关问答FAQs
Q:小主播怎么做结案报告?
A:重点突出成长性。比如”上周同时在线峰值28人,本周达到35人,增幅25%”,比报绝对数字聪明。
Q:怎样判断数据是否异常?
A:运动脉网有套《直播数据健康度评测工具》,核心是看停留时长与互动率的匹配度,30分钟观看但0弹幕的必是机器人。
Q:甲方要ROI怎么给?
B:游戏直播的ROI要算长期价值。比如某玩家因为看直播买了皮肤,三个月后又买了同系列英雄,这要计入关联转化。
Q:报告必须用PPT吗?
B:word版报告存活率更高。因为甲方中层往往要摘录文字往自己报告里贴,PPT反而不方便抄袭。
发布者:kazoo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ankan.com/yy/67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