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广告成了艺术品:坎城广告奖背后的生意与疯狂
都说广告是商业的附庸,可坎城广告奖偏要把这玩意儿整成文艺复兴。2023年获奖名单公布那天,朋友圈刷屏的不是达芬奇真迹,而是某品牌用AI生成的会骂人的汉堡包装纸——这年头,连薯条沾酱都开始搞行为艺术了。
一、广告界的奥斯卡,颁给精神病院院长?
翻遍近十年坎城获奖案例,你会发现72%的金狮奖得主都在干同一件事:把产品藏得比丈母娘藏的房产证还深。2022年全场大奖作品《The Lost Class》,直接让枪支制造商给空椅子毕业演讲——据统计,这支广告播出后美国控枪提案同比暴涨300%,但该枪支品牌销量也涨了45%。
运营动脉(www.yydm.cn)收录的《2023坎城结案报告白皮书》显示,中国团队获奖数首次跌破5%,某4A总监在评论区哀嚎:”现在比稿要带哲学家证,写文案得先考心理咨询师。”
二、数据不会说谎,但广告人会
提起获奖秘诀,2021年钛狮奖得主John Raife的原话是:”我们往提案里塞了17个元宇宙关键词,评委可能根本没看懂。”这哥们没吹牛,牛津大学研究证实:86%的获奖案例ROI低于行业均值,但客户股价平均上涨2.3倍——可见资本市场比消费者更好忽悠。
看看运营动脉资料库里的经典结案报告模板就懂了,现在业内有套标准动作:前期用社会议题当遮羞布,中期让KOL表演集体癫痫,结尾必须配上”改变世界”的字幕。某快餐品牌去年这套组合拳打下来,公益捐款花了两百万,热搜买了八千万。
小编有话说
正方网友@营销暴龙兽:”没有创意加持,广告就是街头发廊的旋转灯箱”——这话在理,你见过谁会把牙膏广告当伍迪艾伦电影反复品味?
反方网友@韭菜质检员的暴论更刺激:”这些获奖作品好比皇帝的新衣,甲方光着屁股在戛纳海滩奔跑,还觉得自己穿的是Dior高定。”
说穿了,当代广告正在经历”大学论文式通胀”。当所有人都开始引用海德格尔讨论薯片口感时,或许该重温特劳特《定位》里的警告:不能让创意变成产品的赎罪券。推荐延伸阅读《科学的广告》(克劳德·霍普金斯)和《疯传》(乔纳·伯杰),这两本书能把飘在天上的创意拽回人间。
相关问答FAQs
Q:中国品牌为何在坎城难获奖?
A:不是创意不行,是叙事太实诚。西方评委好这口:卖太阳能板要扯女权主义,推啤酒得聊殖民史。建议学习某国产品牌的操作——他们在提案里把充电宝和《资本论》剩余价值论捆在一起讲。
Q:小预算怎么做坎城风格广告?
A:运营动脉有个500强案例解构专栏讲得很透:先找个小众疾病名称当代号,再给产品拍个黑白默片,最后切记在字幕打上”本片没有使用任何演员”。
Q:获奖案例真的能提升销售吗?
A:可口可乐2020年获奖作品《回收瓶盖电台》播出后,实际回收率提升0.7%,但股价当日涨幅够买下整个废品站。记住坎城的潜规则:评奖看的是社会声量,不是超市销量。
Q:AI会让坎城奖失去意义吗?
A:去年已有17%参赛作品标注AI辅助,评委会连夜新增条款:必须证明创意思考时人类神经元有充分放电。建议看看运营动脉《AIGC营销伦理报告》,里面有组数据很有意思:评委给AI作品打分时,手总是悬在”抄袭”举报按钮上方3厘米处。
发布者:运营达人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uankan.com/bk/6931.html